【植物】被子植物


【植物】被子植物

文章插图
被子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 , 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 。 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 , 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得最晚的植物 , 自新生代以来 , 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 , 约20多万种 , 占植物界的一半 , 中国有2700多属 , 约3万种 。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 , 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 , 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 , 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 , 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 , 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 , 不断产生新的变异 , 产生新的物种 。
被子植物分为二个纲 , 即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纲) 。 特点如下:
1、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尊、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部分组成 , 各个部分称为花部 。 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 , 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 , 适应于虫媒、风媒、鸟媒、或水媒传粉的条件 , 被自然界选择 , 得到保留 , 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
2、具雌蕊
雌蕊由心皮所组成 , 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 。 胚珠包藏在子房内 , 得到子房的保护 , 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 。 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为果实 。 果实具有不同的色、香、味 , 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各种钩、刺、翅、毛 。 果实的所有这些特点 , 对于保护种子成熟 , 帮助种子散布起着重要作用 , 它们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
3、具有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 , 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 , 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 , 另1个与2个极核结合 , 形成3n染色体 , 发育为胚乳 , 幼胚以3n染色体的胚乳为营养 , 使新植物体内矛盾增大 , 因而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 所有被子植物都有双受精现象 , 这也是它们有共同祖先的一个证据 。
4、被子植物
孢子体高度发达被子植物的孢子体 , 在形态、结构、生活型等方面 , 比其他各类植物更完善化、多样化 , 有世界上最高大的乔木 , 如杏仁按 , 高达156米;也有微细如沙粒的小草本如无根萍 , 每平方米水面可容纳300万个个体 有重达25千克仅含1颗种子的果实 , 如王棕(大王椰子);也有轻如尘埃 , 5万颗种子仅重0.1克的植物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附生兰;有寿命长达6千年的植物 , 如龙血树;也有在3周内开花结籽完成生命周期的植物(如一些生长在荒漠的十字花科植物);有水生、砂生、石生和盐碱地生的植物;有自养的植物也有腐生、寄生的植物 。 在解剖构造上 , 被子植物的次生木质部有导管 , 韧皮部有伴胞;而裸子植物中一般均为管胞(只有麻黄和买麻藤类例外) , 韧皮部无伴胞 , 输导组织的完善使体内物质运输畅通 , 适应性得到加强 。
5、配子体进一步退化(简化)
被子植物的小孢子(单核花粉粒)发育为雄配子体 , 大部分成熟的雄配子体仅具2个细胞(2核花粉粒) , 其中1个为营养细胞 , I个为生殖细胞 , 少数植物在传粉前生殖细胞就分裂1次 , 产生2个精子 , 所以这类植物的雄配子体为3核的花粉粒 , 如石竹亚纲的植物和油菜、玉米、大麦、小麦等 。 被子植物的大孢子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 , 通常胚囊只有8个细胞:3个反足细胞、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 。 反足细胞是原叶体营养部分的残余 。 有的植物(如竹类)反足细胞可多达300余个 , 有的(如苹果、梨)在胚囊成熟时 , 反足细胞消失 。 助细胞和卵合称卵器 , 是颈卵器的残余 。 由此可见 , 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 , 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 , 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简化 。 配子体的简化在生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