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你精神上的糖

作者:黎荔
什么是你精神上的糖
小时候 , 我们以为天堂的模样 , 就是一间巨大的糖果店 , 摆满形形色色的糖果 。
孩子天生偏爱甜食 , 这也许是写在基因里的密码 , 因为我们远古的祖先没有办法立刻辨认食物是否有毒 , 只能依靠味道 , 而恰好大部分带有甜味的食物都是无毒的 。 为什么孩子看见糖果就想吃到嘴里呢?因为人类的先祖在荒野上遇到熟透的浆果 , 必须尽快地占有 , 以获取难得的糖分 , 不然下一秒就会有别的智人或者野兽赶到 , 不然明天果子就会烂掉 。 在热量稀缺的时候 , 不假思索地获取甜食属于本能反应 。 胎儿和新生儿从不会对甜味产生厌倦 , 他们会接受母亲给予的一切味道 , 并且照单全收 。 随着我们成长 , 小时候那么喜欢吃糖 , 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 , 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 , 同时还会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 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 , “糖”、“甜” , 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 , “sweet”、“candy” , 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
甜味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 构成了我们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 。 然而 , 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 , 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 。 甜味是幸福 , 但是甜味太多 , 也觉得腻 。 记得哲学家金岳霖(此老活得真是很有意思 , 很有味道)评论过“甜”这件事 , 他说:“甜是大都喜欢吃到的味 , 但糖的甜是一件相当直截了当的事 , 西洋式糖果的甜非常之甜 , 似乎是一种傻甜 , 好些人欣赏 , 我不欣赏 , 我欣赏的反而是杂在别的东西里面的甜 。 ‘大李子’的甜、兰州瓜的甜都是特别清香的甜 , ‘清’字所形容的品质特别重要 , 可能只有生吃才能得到 。 芒果和荔枝都甜 , 我都喜欢吃 , 可是它们似乎在‘清’字上都有不足 , 虽然它们也是生吃的 。 ”我认同金老头说的 , “直截了当”的“甜”没有意思 , “杂在别的东西里面的甜”才值得反复回味 。 慢慢心智成长之后 , 人喜欢丰富多元的感受 。 甜、咸、苦 , 并不是一个感知维度上的正负两极 , 在综合体验上会产生相互增益或减益的效应 。 如炒菜里放一点糖会提鲜 , 糖年糕里放一点盐会更甜 , 苦药往往用大量糖混合覆盖苦味 , 苦而后甘的滋味 , 才有层次感 , 回味悠长 。 成年后的我们 , 来到了味觉的高级境界 , 酸甜苦辣 , 五味杂陈 , 才有滋味 , 才是人生 。
【什么是你精神上的糖】
什么是你精神上的糖
甚至 , 我们通过学习 , 知道糖是健康头号杀手 , 会导致肥胖乃至各种可怕的疾病 , 于是糖果进入了黑名单 , 热爱糖果的成年人通常被看成缺乏自控能力的弱者 , 我们的成长基本上是一个在社会规训下失去或者部分失去天性的过程 。 不过 , 我们天性中对糖的热爱不会轻易消失的 , 当你压力山大的时候 , 情绪极其低落的时候 , 总是不自觉的想去吃一盒巧克力 , 或吃一个大大的奶油冰淇淋 , 也许因为糖分会安抚情绪 , 这才是喜欢吃糖的真正原因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糖果 , 小孩可以找大人要 , 大人得自己找 。 我们都需要在各自的生活里寻找慰籍之道 , 送给自己一个短暂假日或一根棒棒糖 。 有人的糖果是去操纵娃娃机的机械爪上上下下夹娃娃 , 有人在手机里养青蛙 , 有人去坐旋转木马 , 有人涂最鲜艳的指甲油 , 有人去吃最辣的火锅 , 有人转动葡萄酒的高脚杯 , 有人狂追优酷土豆动漫新番 , 有人拥抱床上的毛绒大熊甜甜入睡 , 有人让HelloKitty的粉红泛滥在整个卧室 。 我们去找各自精神上的糖 , 只为了有一分钟的放飞 , 那一分钟有饱满的幸福感 , 让我们在密不透风的现实中找到了一个逃离出口 , 重温来自童年时代的愉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