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边轴鳞蕨

别名:膜边肋毛蕨
性味:味苦,性寒
膜边轴鳞蕨的功效与作用归肺,大肠经,清热解毒 。膜边轴鳞蕨主治治流行性感冒,肠炎泄泻,痢疾 。
膜边轴鳞蕨药用部位来源于三叉蕨科轴鳞蕨属膜边轴鳞蕨的根茎入药 。植株高15-20cm 。根状茎纤细,斜升,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全缘,淡棕色 。叶簇生;叶柄长8-10cm,上面有浅沟,密被鳞片,鳞片阔披针形,长2-4mm,顶端纤维状而稍卷曲,淡棕色而有虹色光泽;叶片长卵形,长10-12cm,基部宽6-7cm,顶端渐尖,基部圆截形,三回羽裂;羽片7-9对,间隔约3mm,稍斜向上,下部两对有短柄,向上的无柄,基部一对羽片较大,斜三角形,长4.5-5cm,基部宽2.5-3cm,钝头,基部斜截形而不对称,并有一对分离的小羽片;第二对羽片披针形,稍呈镰刀状,长3-3.5cm,基部宽1-1.3cm,圆钝头,基部圆截形,羽裂几达羽轴;基部一对羽片的小羽片6-7对,互生,间隔1-1.5mm,稍斜向上,无柄,长圆形,长1.6-1.8cm,基部宽7-8mm,上侧的小羽片比下侧的短,圆钝头,基部与羽轴合生,深羽裂;裂片6-7对,斜向上,彼此接近,长圆形,长2.5-3mm,基部宽2-2.5mm,圆截头,全缘 。叶脉羽状,小脉2-3对,单一,上面疏被淡棕色毛 。叶近膜质,两面疏被贴生的淡棕色细毛,边缘有淡棕色睫毛;叶轴及羽轴淡禾秆色,两面疏被有关节的淡棕色毛,下面疏被与叶柄上同样而较小的鳞片 。孢子囊群圆形,每小羽片有4-5对,生于小脉中部以上,接近叶边 。生于海拔2450m上下的冷杉林下 。膜边轴鳞蕨选购保存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印度、不丹、缅甸有分布 。【膜边轴鳞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