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服饰图片 唐朝服饰是什么样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而透过影视剧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是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在海外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 , 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 , 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长安民生民俗的生活点滴融入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 , 浓烈的“唐风古韵” , 不仅在国内掀起观剧热潮 , 也在海外受到广泛关注 , 以匠心品质传递出大国的文化自信 。
说到唐代的文化 , 服饰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安十二时辰》中 , 丰繁、典雅的服饰造型 , 给不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组对不同人物衣饰的精心打磨与呈现 , 让观众在观剧的同时 , 也更全面和深入了解了辉煌璀璨的中华唐文化和浓郁的中国风尚 。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经济发达 , 文化繁荣 , 对外交流盛况空前 。唐人的衣着服饰也体现着当时的时代风貌 。唐代服装的质料种类十分丰富 , 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 甚至出现了通经断纬的缂丝技术 , 并由此织出纹饰精致、色彩绚丽的衣料 。印染工艺在当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印染的方法很多 , 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有夹缬、蜡缬、绞缬 。夹缬 , 是把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 , 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 , 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 , 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 。这样做出来的织物常被用于妇女披巾、衣裙 , 有时还用于屏风装饰 。蜡缬 , 是用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 , 然后入染再经沸煮去蜡 , 成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 。由于蜡凝结收缩或加以揉搓 , 产生许多裂纹 , 染料渗入裂缝 , 成品花纹往往产生一丝丝不规则的纹理 , 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 。唐代时期也用于服装和屏风装饰 。绞缬 , 是一种把布料的局部进行扎结、防止局部染色而形成预期花纹的印染方法 。它的操作顺序是先把布料上的某些部分用针线穿缝或结扎起来 , 防止它染色 。这样经印染处理 , 最后布料上就出现了由深而浅、具有晕渲效果的花纹 。这种方法制作简便、朴素大方、变化丰富 , 有朦胧之美 , 是民间常用的装饰手法 。
唐代刺绣也很发达 , 其做工精致 , 色彩华丽 , 主要用于服饰 。发达的染织工业和刺绣业使这一时期的服装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样式华贵大方 , 尤其是妇女的服装 , 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服饰的时装性 。在唐代 , 最为流行的女性服装有“襦裙服”“女着男装”“女着胡服”三种风格 。初唐的女子服装 , 大多是上穿窄袖衫或襦 , 下着长裙 , 腰系长带 , 肩披帔帛 , 足着高头鞋 , 这是该时期女子服装主要的时尚样式 。窄袖的襦、衫长及腰部 , 领子造型比较丰富 , 有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等 , 还有许多种异形领 。瘦长的裙子往往拖地 , 裙腰高及胸上 , 有时还在窄袖衫外罩穿一件半袖短衫 , 称“半臂” 。这种风格的襦裙装给人以修长动人、轻盈飘逸之感 , 成为后世流行风尚不断转换的风格之一 。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 , 《礼记·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裳 。”而在唐代 , 女着男装蔚然成风 , 并成为一种时尚 。这种装束使本来已经色彩缤纷的唐代女装更加富有魅力 , 同时 , 这也是该时期开放与包容的体现 。唐代妇女流行的时尚还有一种是女着胡服 。胡服的特征是翻领、窄袖、对襟 , 在衣服的领、袖、襟、缘等部位 , 一般多缀有一道宽阔的锦边 。这种服饰类型的形成与当时胡舞、胡乐、胡戏(杂技)、胡服的传入有关 。
此外 , 唐代的统治者还对服饰制定了严格的使用制度 。《唐音癸签》所载:“唐百官服色 , 视阶官之品 。”在《旧唐书·舆服志》中也记载有唐人以服色及相关佩饰来区分品级:“贞观四年又制 , 三品以上服紫 , 五品以下服绯 , 六品、七品服绿 , 八品、九品服以青 , 带以鍮石 。”至上元元年又详细规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 , 金玉带 。四品服深绯 , 五品服浅绯 , 并金带 。六品服深绿 , 七品服浅绿 , 并银袋 。八品服深青 , 九品服浅青 , 并鍮石带 。庶人并铜铁带 。”以服饰颜色和佩饰的不同来区别品级地位 , 并由朝廷强势规范 , 是唐人的特色 。这种规定当时不仅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也形成了普遍的服饰心理暗示 。
唐代不仅在经济文化方面全面发展 , 而且在服饰艺术上也有着很大的提升 , 这些艺术成就从某些方面促进了唐代的经济发展 , 它们相得益彰 , 互相促进 , 使唐王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 。
【唐朝服饰图片 唐朝服饰是什么样的】

唐朝服饰图片 唐朝服饰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