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节日是什么?怒族节日的来历故事

中国人口数众多,并且有许多的少数民族,也有很多的特色节日,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怒族,那么怒族节日是什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怒族节日的来历故事 。

怒族节日是什么?怒族节日的来历故事

文章插图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 。年前,要准备好烧柴、杀猪、煮酒、舂粑粑、打扫卫生 。过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请长者吃饭 。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饭要让狗吃 。初一至初三不串门 。春节期间,老人在火塘边饮酒唱歌,青年人则射弩、摔跤、打秋千、弹琴跳舞 。


柔若人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七月十四、新米节、祭山林节等 。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初五举行 。此项活动只限于男性参加,牺牲为黑羊 。此外,柔若人的贺新房也很有特点 。当木楞房的四壁还没有开设门窗时,主人要杀只鸡,请巫师祭新房,后用斧头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个洞,装上门 。当天,村里人都主动带着鸡、酒、肉前来祝贺,饮酒,欢歌跳舞,通宵达旦 。


碧江怒族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要祭谷神,三十则要祭雨神 。
【怒族节日是什么?怒族节日的来历故事】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当杜鹃花盛开的时侯,怒族人便要为“仙女”过节,此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民间传统节日 。


据传说,在很早以前,怒家山寨滴水如油,田园荒芜,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当时一位美丽、聪明且力大无比的怒族姑娘阿茸,用手臂劈开悬崖,凿通了一个山洞,为怒族人民引来了清清的泉水,使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浇灌,从此荒山变成了绿洲 。怒族人民称阿茸为“仙女”,鲜花节就是为了纪念她而举行的民俗活动 。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这天,怒族群众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一至三个钟乳石的石灰岩洞为仙女洞(或称经洞),各家各户都去那里祭祀 。去祭祀的人们扎好一束束杜鹃花,带上牲礼、酒器;每户还用三到五包玉米立于洞口,并把各种洗干净的粮食堆成圆堆,摆上祭品,烧起松烟,由主祭人念祝辞,打鼓念经,大家叩头献贡 。台前和台两侧,有身披暗红袈裟、手持法器诵经的喇嘛和操弄唢呐、吊鼓的吹鼓手 。在喇嘛左侧的四方形烧香台上插有松枝、鲜花、玉米和各色彩旗 。那松枝寓意吉祥如意、万古长青,鲜花敬献给“仙女”,玉米表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


在悠扬的唢呐声中,鼓镲高奏,祭祀活动达到高潮 。然后,人群开始向“仙女洞”移动 。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手捧刚采摘的鲜花,带着祭品,来到“仙女洞”取“仙女”的“乳汁”,以祈求仙女的福佑 。民间传说,从钏乳石上滴下来的水就是仙女阿茸的乳汁 。


回家后,各家都设宴饮酒,歌舞娱乐,年轻人还身着盛装,到宽阔的场地上比赛射箭 。晚间,青年男女还要围着篝火对歌、跳舞,彻夜不息 。


现在过仙女节,已赋予新的内容 。政府还拨出专款,帮助和组织怒族人民过好节日 。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组织电影晚会和文艺节目演出,并进行划船和射箭比赛等体育活动 。其他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也都踊跃参加和祝贺 。这样,怒族人民今天的“仙女节”已成为一个民族团结友好、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盛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