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与苍术统称“术”功效性味大不同

【白术与苍术统称“术”功效性味大不同】白术,苍术是中医常用的两味中药,这两种中药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其药效、行为等有没有差别呢?中医介绍,白术、苍术都称之为术,但是二者的性味、功效同中有异,治疗范围不尽相同,使用时还需辨别应用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白术、苍术的具体功效 。
白、苍二术,《神农本草经》称“术”,列为上品,但未有白术和苍术之分 。至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 。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 。”宋《本草衍义》云:“苍术其长如大小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白术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 。”清《本草崇原》谓:“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 。味甘、苦,性温 。归脾、胃经 。功擅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善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临床对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常与人参、茯苓等同用,如四君子汤;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者,则与茯苓、桂枝等配伍,如苓桂术甘汤;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可配陈皮、山药、车前子、柴胡等,如完带汤;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单用本品即效;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则配黄芪、防风,即玉屏风散;脾虚胎动不安,胎儿失养者,常配人参、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配人参、茯苓、陈皮等;脾虚妊娠水肿,则配橘皮、大腹皮、茯苓、生姜,如全生白术散 。

    推荐阅读